发布时间:2024-03-05 00:57:52 点击量:
RAYBET(雷竞技)的平台RAYBET(雷竞技)的平台新年临近,年味渐浓,各大年货市场进入繁忙阶段,线上线下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氛围,从商超到农贸市场,从大集到家庭作坊,各类年货食品相继开启爆单模式……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临近新年,又到了置办年货的时候,土鸡、土鸡蛋作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成了年货中的“香饽饽”。近日,章丘区普集街道“乡逢普集”品牌旗下的河堤绿壳鸡蛋养殖基地进入繁忙季,一盘盘摆放整齐的鸡蛋、包装精美的礼品盒化身“年货大礼包”,热销节日市场。
“2023年以来,我们普集街道全面梳理辖区名优特色农产品,整合‘普集香’‘普集甜’‘普集脆’‘普集手造’四大系列23个品种,成立‘乡逢普集’品牌,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普集街道“乡逢普集”农业品牌化专班负责人赵峰介绍。
据了解,普集街道先后组织了三个农事节,参加了六次大型农产品现场展示展销活动,在刚刚过去的2024章丘区特色产品展销推介会中,“乡逢普集”共7个产品参加展销,销售额约35000元,每天所带产品均销售一空,且接受了大量订单。而河堤绿壳鸡蛋,在此之前就已经是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了。“我们这边民间俗语有‘无鸡不成宴席’的说法,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需要采购鸡蛋、肉鸡,我们的绿壳鸡蛋营养价值高,蛋清黏稠、蛋黄大,纯五谷杂粮喂养,煮出来的鸡蛋不噎不腥,有‘蛋中人参’的称号。现在我们的绿壳鸡蛋已经是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正月十五了。”普集街道“乡逢普集”河堤绿壳鸡蛋养殖户沈丽霞正在分拣、包装、搬运每日新鲜出炉的鸡蛋。
走进“乡逢普集”绿壳鸡蛋养殖基地,一只只绿壳蛋鸡争相觅食,养殖户正在有序地给鸡添食、打扫鸡舍、观察其生长情况。“目前我们养殖基地一共有2000多只绿壳蛋鸡,有1000多只产蛋的母鸡,一天能产出100多斤绿壳鸡蛋,日销售1500多元。”沈丽霞向记者介绍。除此之外,养殖基地还推出了公鸡、母鸡和皮蛋产品,受到顾客追捧。
“为顺应春节市场,我们推出了绿壳皮蛋年货产品,采用老一辈留下的传统秘方和工艺,加工出来的皮蛋不麻不涩、鲜嫩爽口,不过现在皮蛋的产量较少,一推出就抢购一空了。”沈丽霞表示。“明年我们将扩大养殖规模,带领我们的特色绿壳鸡蛋走向更大的市场。”
“2024年,我们将坚持走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营销产业发展之路,打造一支新农人队伍,寻找热爱乡村振兴工作的人员或自愿为家乡宣传出一份力的社会各界精英,对‘乡逢普集’系列产品进行推广销售,扩大‘乡逢普集’系列产品的知名度。”赵峰表示。
说起年货,唤醒人们乡愁记忆的,从来不是价格最贵的或是“网红款”,而是烙在心中“小时候的味道”。
“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会比去年好”。吃年糕有着“高升”“节节高”的美好寓意。章丘区绣惠街道的小张村,是有名的“年糕村”,已有200多年的年糕制作历史,全村200多户人家,有50多户都做着年糕生意,打从进入腊月起,小张村便家家户户冒起了蒸年糕的炊烟,每天有上万斤年糕蒸腾出锅,从这里运往中国各地餐桌,是章丘最有“烟火气”的地方。
“今天卖得一般,天气不太好,下午飘起了小雪,赶集的人少了点儿。”章丘区九州年糕店老板郭文广就是小张村年糕大军中的一员,80后的郭文广已有十几年的制糕经验。
浸泡红枣、和糯米面、捏边塑形、上屉入锅、蒸熟醒晾……这些都是小张村制作年糕必不可少的程序,而对于开展了网络销售的郭文广来说,他还要兼顾接单、打包、装箱、送货等流程。
“现在我们是线上、线下两种销售模式,线下的话主要是赶大集,就是我们小张村年糕最传统的销售模式,线上的话我是通过短视频平台来宣传销售,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最远能销往内蒙古、青海等地。”郭文广透露,每年腊月下半月就是年糕销售高峰期,现在一天能销售1000多斤的年糕,日收入在1万元左右,逢集时能卖到2000多斤,是村里的销售大户。
小张村的年糕制作原料也很讲究,用的是东北新糯米、乐陵优质红枣、天然无污染的绣江河水,按照十斤面加四斤枣的比例配料,捏好下圆上高的形状后,再上炉蒸大约一个半小时,蒸熟后放在架子上凉透便可以售卖了。“我们的年糕都是纯手工制作,一直保持在6元/斤的价格,不会涨价,现在制作量已经跟不上订单量了,预订单排到了三天以后。去年腊月二十六的绣惠东关大集上,我们销售纪录达到了3600多斤,销售额是3万多元,但是赶大集受天气影响较大,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希望今年也能卖个好价钱。”郭文广对马上到来的东关大集充满期待。
“我们绣惠街道小张村是远近闻名的‘年糕村’,进入腊月,就到了年糕的销售旺季,大米的采购量达到35万斤,大枣也有10万斤左右,预估产值60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准备成立村集体合作社,修建年糕基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年糕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绣惠街道小张村党支部书记巩传信表示。
走进章丘区绣惠街道大夫村的香椿种植大棚,一行行香椿树栽种得密密麻麻,一簇簇香椿芽红嫩透亮,挂满枝头,争先恐后吐出红嫩透亮的芽叶,长势喜人,扑鼻而来的是一阵阵清香,充盈着满满的丰收味道,沁人心脾。
“临近春节,我们的订单量非常大,现在每天早晨五点钟左右我就要到大棚来采摘香椿,一忙就是一天,有时候午饭都来不及吃。”大夫村鑫锦丰专业合作社员工范久云正小心翼翼地采收新鲜的香椿芽,然后进行分拣、过秤、包装,准备快递发出。
香椿被誉为“树上蔬菜”,以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因季节性强、供应期短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本该在春天才有的一道美食,为何会在临近春节的市场上“椿”意浓浓?
“2023年以来,我们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契机,投资40余万元,流转土地1.33余公顷,依托大夫村鑫锦丰粮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反季节大棚香椿芽种植,我们的香椿是大田自然生长,冬季移栽入棚,在1月中旬成熟上市,填补了1至3月份的香椿市场空白期。”绣惠街道大夫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向记者介绍。
原本每年清明前后上市的香椿通过温室种植,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实现了反季节上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月19日至21日,大夫香椿亮相2024章丘区特色产品展销推介会,一抹新鲜的“椿味”,受到了泉城人民的热捧,三天热销300余盒,将所带产品销售一空,并且接下了大量的预订单。
“目前我们有两个大棚、10万棵香椿树,首批香椿能持续销售到清明节前后,预估产量达1万余斤,每斤能卖40元-50元,春节热销期间每斤能达到70元-80元,每天来订购香椿的客户络绎不绝,现在订单已经预定到腊月二十七了,可以说是供不应求。”范久云向记者介绍。
“我们的大夫红油香椿纯天然无公害、色泽红润、香味浓郁,口感好,营养丰富,现在已经与东方冷库等各大商超合作销售,预计今年分红后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万元,今后我们将依托紧靠长白山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香椿种植、香椿深加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变成股东,人人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群众致富,让荒山变成金山。”李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