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2 04:36:43 点击量:
雷竞技【RAYBET】的APP雷竞技【RAYBET】的APP13日,在宁夏移民博物馆的德化瓷史展厅,德化县捐赠的中国梦-盛世中华的瓷雕,最受观众注目。
北纬38度,东经106度,面积2767平方公里——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居住着曾被联合国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西海固地区20多万移民,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
“跺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当地人这样形容曾经的生活条件。经过20多年接续奋斗,尤其是脱贫攻坚期间,红寺堡实现了从中国“贫困样本”到“脱贫样板”的跃迁。
12日,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共同举办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塞上江南写新篇”宁夏集中采访团走进红寺堡区。
首站记者来到位于红寺堡区文化西街的宁夏移民博物馆。这座红寺堡区的标志性建筑,全面记录和真实再现宁夏扶贫移民工作的全过程,集中体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伟大成就,集中彰显宁夏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务实苦干、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
闽宁协作展示馆位于这座移民博物馆里。展示馆占地面积430多平方米,分为三个主题展区。第一个展区主题为“漫漫扶贫路 浓浓民生情”,重点展示了闽宁两省区从1996年到2023年以来对口扶贫(帮扶)协作情况;第二个展区主题为“沙漠变绿洲 搬迁换新颜”,着重介绍了历年来闽宁协作对口帮扶红寺堡区的丰硕成果;第三个展区主题为“赓续山海情 激扬新风采”,重点讲述了晋江、德化、惠安三个市县的人文经济发展特色。
在展示馆大厅,记者遇到从福建惠安到红寺堡区政府办挂职的李超豪。“我是福建省第13批援宁干部中的一员,到红寺堡快一年时间了。”李超豪说,闽宁协作28载,福建累计选派13批200余名援宁干部、4000余名专技人员支援宁夏建设。红寺堡区先后和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德化、惠安3个市(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3个市(县)组织开展40批次745人次考察交流活动,累计提供闽宁援助资金4.2亿元,援建项目240个,建成闽宁示范村18个,有力助推了红寺堡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的创建,谱写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光辉篇章,打造了闽宁协作的全新样板。
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2012年由同心县和原州区5个乡镇27个行政村移民搬迁而成,2019年整村脱贫。集中采访团在红寺堡区采访的第二站来到这里。
笔直干净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小院落,鲜花盛开、水果挂梢的小花园……27岁的刘双斌说,如今这些已习以为常的,过去在老家时“想都想不出,仿佛一场梦”。
刘双斌出生在距离红寺堡区200多公里之外的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村子在六盘山深处,出门往外面望,除了山还是山”。12年前,刘双斌全家搬迁到红寺堡区弘德村,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家人都在村附近的工业园打工,每人每个月的收入大概有3000元。”幸福写在刘双斌脸上,“这里活儿很多,只要人勤快,干什么都有收入。”
刘双斌的家门前有个小小的园子,青辣椒、小番茄掩映在绿叶中,苹果树、梨树上面挂着即将成熟的果实,葡萄藤攀在篱笆上,煞是诱人。“春天有花,夏天有叶,院子里有生机,看着心情就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我们下一步要加大技能培训,让移民有一技之长,从短期工变成长期的产业工人,有稳定的收入。”弘德村村支书任军说,全村目前常住人口1304户5600多人,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216万元。
德化县援建的红寺堡区弘德村“家庭车间”,专门生产各种规格高、中、低档瓦楞纸箱、纸盒、礼品盒等包装用品。